信息來源: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時間:2024-10-24
一、起草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全民全社會數字素養和技能,夯實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社會基礎。發揮數字人才支撐數字經濟的基礎性作用,激勵企業加快數智化轉型是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的重要論述,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9月24日,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委組織部、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政務數據管理局等9部門聯合印發《廣東省加快數字人才培育 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二、文件依據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中共中央組織部 中央網信辦 國家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國家數據局關于印發〈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人社部發〔2024〕37號)、《廣東省關于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若干措施》(粵辦函〔2024〕88號)。
三、目標任務
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的決策部署,發揮數字人才支撐數字經濟的基礎性作用,加快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
四、主要內容
從數字人才“引”“育”“評”“留”四個方面,提出16條政策措施。
?。ㄒ唬耙保?/strong>從政策、制度、市場、平臺四條路徑提出支持數字人才有效集聚措施:一是“政策引才”。健全人才引進綠色通道,用好編制周轉池;暢通企業數字人才向高校流動渠道;用好人才專項,引進一批數字領域高層次數字人才。二是“制度引才”。推薦高校經濟領域一級學科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支持數字人才申報省博士博士后人才專項支持、省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博士后項目;鼓勵舉辦數字經濟領域博士后學術交流活動。三是“市場引才”。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數字人才橫向和縱向流動性;依托橫琴、前海、南沙和河套重大合作平臺,培育發展人力資源服務跨境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四是“平臺引才”。加強留學人員創業園建設;加快建設香港及南沙、橫琴、河套國際人才驛站;聯動“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體系。
?。ǘ坝保?/strong>從院校、培訓、繼續教育、產業和競賽五個維度提出加快數字人才培育培養措施:一是“院校育才”。鼓勵高校加強數字經濟相關一級學科專業建設;支持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開設智能制造、大數據、數據安全、工業互聯網、區塊鏈、集成電路技術應用等專業;每年全省技工院校數字經濟領域畢業生不少于2萬人。二是“培訓育才”。建設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等,開展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機器人等數字技術技能培訓。每年開展數字技能類培訓2萬人次。三是“繼續教育育才”。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提供免費培訓服務,每年培訓數字專技人才1萬人次;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每年培養培訓3000名左右的數字工程技術人才。四是“產業育才”。鼓勵數字產業企業自主或者聯合有關院校、平臺、機構,提出“新工匠”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以“校企雙制”等方式開展“新工匠”培育。五是“競賽育才”。舉辦大灣區博士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和全省職業技能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選拔培養數字人才。
(三)“評”:從職稱評價和技能等級認定兩類評價體系提出深化數字人才評價機制創新措施:一是完善職稱評價。探索建立數字技術工程師認證制度;積極拓展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大數據、工業軟件、網絡空間安全等新技術新業態評價;推進數字技術工程師國際互認;推動數字領域專業技術等級銜接認定相應職稱;落實數字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政策。二是技能認定提質擴面。鼓勵符合條件的數字技能類行業組織、用人單位、院校按規定成為職業技能等級評價機構;開發數字技能類國家職業標準和評價規范,可開展職業技能評價的數字技能職業(工種)不少于20個;加快建設工業視覺系統運維員、互聯網營銷師等一批省級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題庫;拓展職業技能“一試三證”到電子商務等數字經濟領域。
(四)“留”:從搭建系統、加強激勵、促進就業、產才對接、營建氛圍五個方面提出優化數字人才生態環境措施:一是搭建系統。建設全省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管理系統;完善省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實名制管理平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廣東)人才港線上服務平臺。二是加強激勵。落實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政策;及時發布數字職業從業人員工資價位信息。三是促進就業。加強全省就業崗位信息歸集發布;組織開展系列“云推介”“云洽談”“云簽約”等線上招聘對接活動和靈活多樣的線下對接活動。四是產才對接。邀請海外高層次數字人才來粵開展交流與合作;舉辦“國家高層次人才服務行”“廣東省高層次人才基層行”“廣東高層次人才省際合作產業行”等活動,根據各地產業需求邀請對口數字領域專家智力幫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五是營建氛圍。舉辦高層次人才研修班;在中華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選拔等推薦工作中向數字人才傾斜;在住房、落戶、就醫服務、子女入學、配偶就業、職稱評審等方面給予支持。
政策原文: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九部門關于印發《廣東省加快數字人才培育 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